close

正念系統的五大核心概念:

1. 當下:未來,都是由現在所創造

人們多數的煩惱,都和追悔過去或擔憂未來有關。若能完全沉浸當下,通常會成為你最快樂、最具意義的時刻。

所謂的未來,是由每一個當下所累積出來的結果,想讓未來更好,就要把握當下這一刻。正如德蕾莎修女所說:「昨天已經過去,明天還沒來臨,我們只有今天。」

活在當下,好好享受此刻、並善用此時,把手上的事用心做好,而非思前思後。

活在當下,也有設立停損點的用意。掌握當下,就會讓你止跌回升。

2. 專注:從心思混亂狀態回歸

與過去相較,手機市代的特性是浮動的、難以安定於片刻之間;換言之,在這個時代裡,越能專注的人,就越能勝出。誰有本事集中專注力,也就更容易成功。

在練習時不要把目標設定在頭腦一片空白、不能有任何念頭升起,而是要把目標設定在─當念頭或想法升起時,能覺察它的存在,發現之後也不用懊惱,不須自我批判,當下回來觀察呼吸即可。

3. 覺察:關照情緒、認知與外境

當心能靜下來,你的覺察力就更能延展開來。

4. 開放、接納與涵容:大山般如如不動

當不舒服的感受出現時,請用第三人稱的角度去如實觀察它、感覺它,心甘情願的觸摸它、接納它。所有的情緒都只是變幻的過程,你不趕它,它也會自然生滅的。

5. 變化:沒有固定不變的局

知道變化,也勇於接受變化,這是正念的開放與涵容。這是動態的、沒有固定不變的局,也是我們最需要的智慧。

 

提升效能的秘訣:一次一事

  • 一次一事,人在哪裡心就在哪裡。專注於當下,把眼前的事做好,透過專注,讓品質提升。
  • 不把時間浪費在情緒焦慮上,而是把時間花在問題的解決。當你逐一拆解歸類手邊的案子,即使工作量都一樣,但當情緒改變後,原本以為龐雜的事務頓時會覺得輕鬆不少。
  •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,先深呼吸幾口,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。一直想著:假如沒有就好了,這種假設是沒有意義的,唯一有意義的就是去面對它。重新排定事項優先順序,繼續一次一事﹝建立不斷改變的代辦序列﹞

 

高強度動腦者的工作法:

  • 番茄鐘工作法
  • 封鎖時間
  • 分而治之﹝將大目標切割成數個小目標,從第一個小目標,依循一次一事的原則,一一解決﹞

 

面臨外在刺激/情緒觸發點的做法:SBNRR-暫停、呼吸、覺察、反思、回應

  • 暫停stop不要馬上開口或行動、也別急著滑手機或大吃大喝。
  • 呼吸breath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,而不是跟事件相關的「故事情節」上,這樣可避免落入越想越氣、越想越氣的惡性循環中,暫時讓「情緒←→認知」的相互撞擊脫鍊。
  • 覺察notice客觀如實的覺察此時身體的感受,也可做個快速的「身體掃描」,不是要你壓制感受,也無須消滅情緒,而就只是像個第三人一樣的感覺自身。正念,不是要消除負面情緒,而是改變你與情緒之間的關係。能覺察身體感受的「覺知」本身,已經不在情緒裡面了。
  • 反思reflect問自己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緒?能採取什麼行動來改變狀況?可以在哪裡找到資源和出路?盡量增加正面的想像。
  • 回應respond該做什麼,該說什麼,就去做,就去說吧!記住往有建設性、未來性的方向邁進。「在刺激與回應之間,存有一道空間;在那片空間哩,我們有能力選擇自己的回應。在選擇回應中,我們獲得成長與自由。」

 

辦公室實用正面小練習:

1. 有意識暫停:

  • 任何一小段零碎的空白時間專注於呼吸,讓自己暫時抽離現況
  • 專注於聆聽當下聲音
  • 覺察身體觸感,有意識的透過感受身體與外物的接觸 

2. 極度深呼吸:

  • 三口深呼吸,舒緩壓力
  • 第一口:關注呼吸
  • 第二口:放鬆身體
  • 第三口:問自己,現在什麼最重要?把握當下,過去的,就讓它過去吧!

3. 步步踏實:

  • 留意腳底與地面之間的觸感,體驗腳掌一吋一吋踏地、離地的感受。開始時專注在腳底,不要去想其他的事,之後可以邊走邊像三口呼吸般,問問自己現在什麼最重要。

4. 優雅喝水:

  • 從皮膚、指尖去感受杯子的接觸與材質,大小手臂如何動作已讓杯子舉到嘴前。喝的時候,先含一下再吞嚥,感受水流經過口腔的滋潤感。

5. 抬頭挺胸、開放擴展,自信面對挑戰:

  • 抬頭挺胸時身體會打開,同時能快速降低皮脂醇﹝壓力賀爾蒙﹞並提升睪固酮,睪固酮有助於你支配與管理的能力。

6. 保持開放:

  • 保持開放的心,涵容所有舒服與不舒服的感受。留意它、體驗它、涵容它、放下它。所有的一切,都只是生滅變化的過程。

 

正念溝通:

1. 自身狀態:

  • 當下同在
  • 善意好奇:好奇,可以讓你保持開放的心

2. 接受訊息時:

  • 專注傾聽:把心清空,接受當下的資訊
  • 簡述語意:讓對方知道我們確實用心傾聽,且可核對彼此傳遞與接收的訊息是否相符。
  • 感受實況:人在此,心也在此。捕捉真正的語言訊息,以及非語言訊息,尤其是背後的情緒,弦外之音。

3. 表達想法時

  • 觀察:客觀陳述事實,而非評論
  • 感受:同理心與連結
  • 需求:達成團隊的共識。需求是共同人性,當我們能表達需求的本身、也關心別人的需求時,就會增加他人樂意為我們付出的可能性,團隊的共識也將更容易達成。
  • 請求:明確且尊重。當我們提出某項議題或要求,最好先思索背後的目的是什麼。先問自己:我真正希望他做什麼?為何我希望他這樣做、對他有何好處?對我有何好處?

4. 遇到難談之事時,以自己與對方的角度,透過下列三個層次,各想一次

  • 事實層次:這件事的事實是什麼?具體發生了什麼?客觀理性的陳述事實
  • 情緒層次:我有什麼感受?對方可能出現什麼感受?
  • 身分認同與尊嚴層次:這攸關什麼?我能力夠嗎?我是好人嗎?我值不值得被愛和尊重?

 

遇到不如意的情況時:

1. 隨遇而安,順勢而為:擁抱無常、允許無常。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。

2. 減少有害的狀態:一直困在擔心的狀態,只會醞釀出更多負向的能量。你的內在狀態會影響你的言行,是處於愛的狀態、還是恐懼狀態,不僅對方與外境接收得到,且一連串的後續發展,甚至會因著這個內在狀態而有所不同。如果出於害怕失去,容易急就章出手;若是有遠大的理念在前方指引,過程中即便面臨再多的挑戰,也會臨危不亂。

3. 增加有益的狀態:如果我們散發著焦慮、恐懼、失敗,決策和應對進退就容易受到負面影響。用祝福與希望替代擔心與焦慮。記得做任何思考或決策之時,出於愛。

 

遇到挫敗時,如何建立復原力:

1. 回到平靜:採用呼吸觀察的正念練習。外在挫折會引發災難性的想法,進而導致焦慮的情緒。

2. 復原情緒:身體掃描。客觀如實的觀察身體不舒服的位置,把它當成一種生理感受,像是胸口有點悶,而非「我很失敗、我很挫折」。客觀的觀察,並且涵容接納,你會發現情緒對你的影響越來越小。

3. 復原認知:人的大腦容易產生「負向偏誤」,聚焦於挫折。太過聚焦恐懼以致於忽略大局,讓大腦產生更多壓力賀爾蒙,造成學習障礙。負面擔心的念頭,不過就是個念頭,不一定是事實。回到當下,深呼吸,回到身體。

4. 建立應變資源:

  • 安全感:呼吸、休息﹝補充食物或運動或靜坐冥想﹞
  • 滿足感:回想過去的正向經驗、做一些簡單的/喜歡的/且讓你有成就的事情
  • 連結感:想想生命的貴人或恩人或關心你的人,表示感謝與關心。把正向的能量傳出去,也讓正向的支持力量反饋回來
  • 讓感覺停留:讓上述的感覺停留在心中

5. 找到人生意義:向內找到價值

 

其他:

  • 任何人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身邊的人,保持沉著穩定的狀態,無論上對下或下對上,都有領導力在作用著。
  • 每一天、每一刻,我們所說的話、所做的決定,在在都反應著背後堅守的價值觀。時時自問:「我所做的每件事,對別人有沒有幫助?能不能產生更好的影響?」
  • 同理心,感受並理解他人,但同時又能清楚分辨你自己和他人的感覺和觀點。同理,不代表同意,理解對方,讓他知道「你了解他」,給予情緒上的支持。
  • 慈悲不是濫好人。心量要大,去撐起長遠的看法,從整體維度做該做的事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